早产宝宝的辅食怎么吃(6):规律
系列回顾:
以下我们讨论的月龄均为矫正月龄。
前面已经讨论了辅食喂养的原则、行为、制作、营养、监测等各方面内容,今天我们来讲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:规律。
规律是指的谁的规律?当然是宝宝的良好饮食规律了。培养除了良好的进食规律,对于长期养育来说,其实是大大的减轻了父母的工作量,减少了很多养育难度。
那么究竟怎样的饮食规律才是最好的?这个真的没有太明确的标准,比如几点吃就一定是最好的,毕竟我们养的是一个孩子,不是小动物,既然是孩子,就会在不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改变,我们不能死死的去给孩子身上卡一个紧箍咒,要求他一定要按照表格中的1,2,3这样的去做,但是相对来说,一些最基本的规律还是需要记住的。
规律建议1:时间
人的身体中有着一套独特的生物钟,因此对于生理、心理的很多方面,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,都可以形成一种很有节律的行为。饮食也是如此。我们一般会建议大一些的宝宝(通常在1岁以后的宝宝)逐渐可以形成3+2的进食,即3顿正餐+2顿加餐。正餐一般是指早晨、中午、晚间的三个时间段,而两次加餐一般会在上午和下午这两个时间段。
举一个例子,比如一个宝宝的作息规律为,(仅为举例使用)
7:00 起床;
7:30 吃早餐;
11:30 吃午餐;
12:45 睡午觉;
14:00 起床;
18:00 吃晚餐;
19:45 睡觉;
三餐有了,那么加餐可以放在7:30~11:30之间一次,14:00~18:00之间一次。
加餐的内容可以为水果、粗粮饼干、坚果类、粥类等,不需要太多,可作为补充能量。在上午和下午的时间中,要给宝宝一个充足的活动时间安排,比如户外、大型室内等。在正餐和加餐的时间外,请不要随意给宝宝养成吃零食或无时间规律的进食习惯,宝宝的胃容量很小,看似不起眼的小零食往往含有很高的热量或难以消化,这将会直接影响下一顿的进餐情况。
在培养这些饮食时间的过程中,对于已经有不良习惯的宝宝,可以采用“饥饿”的办法来逐渐调整,比如连续2-3顿吃的少一些,让宝宝充分有了饥饿感,然后利用这种生理性的饥饿反应,调整整个饮食规律。
规律建议2:环境
良好的用餐环境对培养好的饮食规律非常重要。怎样的环境会比较好些?
最佳的用餐环境就是家中的餐厅,和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饭,应该是首选。满满一桌菜,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,夹菜、盛饭、收拾,每一个步骤宝宝其实都是看在眼里,学在心里,稍微大一些后,等他们的行动力可以支持他们也可以这样时,自然会按照每天观察的大人动作模仿去做,减少了很多的“教”的过程,减轻了父母的工作量。
如果大人的吃饭时间刚好和宝宝不是在一个时间段内的,怎么办?
如果不能和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饭,至少也要固定一个地方、固定一个形式来培养宝宝的进餐规律。这个环境最好也是在餐厅或者大人餐桌旁,周围不要有电视、玩具等物品,请记住:吃饭就是吃饭,不是游戏,不要把吃饭当做游戏。到了时间,准时开始吃饭,坐在家里的固定位置固定餐椅上,宝宝很快会进入状态,专心致志的吃饭不仅可以节省很多时间,还会让宝宝对食物更感兴趣,促进消化。
如果已经导致了不良的用餐习惯如何逐渐解决?请按照规律1中的“饥饿”解决法进行,大部分的宝宝吃饭问题,各种难题,基本都可以通过“饥饿”法来解决。
规律建议3:喂养人
喂养人对宝宝良好的饮食规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,想要给宝宝养成好的饮食习惯,请先培养好自己的一些习惯。
1)宝宝用餐时,不要嘟嘟囔囔,啰里啰嗦,少说话,多观察是你的“标配”方式,所有的宝宝一开始吃饭时都表现的“慢吞吞”和“小心翼翼”的,因为他们的手功能、手眼协调性、以及对食物和进餐工具的使用都不是很熟练,有时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去适应。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和支持,而不是唠叨,比如宝宝用勺子或者小叉子不是很好,可以每次大人吃饭时,让爸爸去使用,妈妈抱着宝宝可以去观察爸爸是怎么吃东西的,时间长了,宝宝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模仿,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使用习惯,而不是在宝宝吃饭时,你去一遍遍的“教”,从而让宝宝失去了对食物的兴趣,转成了对工具的兴趣。
2)喂养人尽可能的少一些,不要经常更换喂养人,毕竟每个成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说话和行为习惯,不可能完全的让每个人去统一某个对待宝宝的标准,这未免也太苛刻。所以尽量是爸爸妈妈自己来亲喂,无论是对食物的名称叫法,还是对吃饭动作的表示,早期的示范或给宝宝讲述的时候,越固定越好,宝宝对整个饮食过程的理解也会越深刻。
3)大一些的宝宝吃饭时,喂养人大部分是在旁边看,但是请不要玩手机或者做其他的事情,在宝宝旁边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即可,宝宝很聪明的,当你在旁边做其他事情的时候,很可能会将宝宝的注意力吸引到你这,这样就破坏了整个“进餐过程”。
4)宝宝如果吃的“满足”了,她会发出自己独特的信号,比如推开碗,或者开始随意玩食物等等,这个信号是需要喂养人去仔细观察的。当宝宝发出吃的“满足”的信号后,可以结束进餐。咦,这里用的是“满足”了,而不是“吃饱了”或者“吃完了”。是的,宝宝对食物早期的需求是一种满足感,所谓的很多“一定要吃完XX碗”都是大人强加于孩子的,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多吃点,但是请记住,吃饭对孩子来说,应该是一种享受,而不是一种任务,换位思考一下,每次你是一定要吃的很饱呢还是吃的满足了即可呢?吃的过多过饱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种好事儿,但是吃的“满足”了,对他们来说,真的是身心俱喜啊。